云夢縣位于湖北省中部偏東,是湖北面積最小的縣,卻是文物大縣。這里曾出土大量的秦漢簡牘,其中以睡虎地秦簡最為知名。云夢因此也有了“秦簡圣地”“簡牘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。
4日下午,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孝感市考察了云夢縣博物館,了解當地加強文物保護研究利用等情況。
小小簡牘,呈現著怎樣的歷史變遷,訴說著怎樣的家國故事?《鑒往知來,跟著總書記學歷史》和你一起走進云夢縣博物館。
1975年底,考古學家在云夢縣睡虎地發(fā)掘出12座戰(zhàn)國晚期至秦代的墓葬。隨著11號秦墓的開啟,人們驚奇地看見,千余片竹簡層層疊壓,有序擺放在墓主人周圍,竹簡上的字跡清晰可見,這是中國考古史上首次發(fā)現的秦簡。
1155枚竹簡,約4萬字,這是墓主人“喜”在生前摘抄、記錄的“工作筆記”,內容包括《編年記》《秦律十八種》《法律答問》《為吏之道》等,涉及秦國政治、經濟、文化、法律、軍事等多個方面。
其中的《秦律十八種》是我國迄今發(fā)現的最早、最完備的古代法律文獻,從農業(yè)生產到倉庫事務,從貨幣管理到驛傳供給飯食,都有明確規(guī)定。其法律條文、法理邏輯等,對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史具有重要意義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注意研究我國古代法制傳統(tǒng)和成敗得失,挖掘和傳承中華法律文化精華,汲取營養(yǎng)、擇善而用。
睡虎地秦簡揭開了秦律的神秘面紗,讓秦國歷史“活”了起來,曾入選全國“百年百大考古發(fā)現”。
2006年,在云夢睡虎地秦簡出土31年后,考古工作者在此又發(fā)掘出2000多枚竹簡。經考證,這些均為漢代竹簡。從秦簡到漢簡,西漢沿襲秦朝制度的影子清晰可見。
在睡虎地漢簡上,很多秦簡上的律法內容再次出現。事實上,西漢初年不僅繼承了秦的律法,也承襲了秦的郡縣制等制度。
睡虎地漢簡中,數量較多的是質日簡牘。質日是秦漢時期流傳的一種文書形式,它以歷表為依托,記載一些簡要的事況,相當于2000多年前的“日記”。
在睡虎地漢簡的質日簡牘上,一位名叫“越人”的基層吏員,連續(xù)14年書寫漢代“日記”。得益于此,我們可以復原當時的歷法、時令,了解“越人”當年的工作和生活情形。
睡虎地漢簡中還有保存完好的《算術》、關于黃河漕運的司法文書等,為研究西漢早期的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文化和科學,提供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。
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古老文明,綿延數千年而不絕,文字記錄功不可沒。從先秦到魏晉,長達一兩千年的時間里,中華先民的文明創(chuàng)造和積累大多由簡牘記錄并傳承。簡牘上承甲骨文和金文,下啟紙質的寫本和刻本文獻,在中華文明的傳承發(fā)展中發(fā)揮了重要作用。
翻閱簡牘,如同打開了古代的“百科全書”——歷史地理、風土人情、社會經濟、文化教育、科學技術、民族交流……包羅萬象,應有盡有。
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如果不從源遠流長的歷史連續(xù)性來認識中國,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國,也不可能理解現代中國,更不可能理解未來中國。
簡牘,為數千年前中華文明的繁榮興盛、中外文明的交流融合,提供了豐富的實物佐證,也讓人們從另一個獨特視角窺見歷史的細節(jié)。透過簡牘,一個個真實、鮮活的歷史故事,跨越千年,躍然眼前。
隨著釋讀和研究的深入,簡牘中蘊藏的文化密碼不斷被破譯,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更加真切、鮮活。在探尋中華文明延續(xù)的過程中,人們更可從中深切感悟文化歸屬與自信。(央視新聞客戶端)
編輯:陳云哲
國家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:61120180004
陜公網安備 61030302000057號 陜ICP備06006751號
違法不良信息舉報:0917-3266271 郵箱:baojijb@126.com
中國互聯網舉報中心 手機舉報app下載 網站自律管理承諾書 涉企舉報專區(qū)
陜西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029-63907152
地址:寶雞廣電傳媒大廈 聯系電話:0917-3266271 郵箱:bjnews@163.com